芒種:每年的6月5日或6日,是夏季麥類作物成熟的時候。在這一天,人們會吃毛豆、荔枝等食品,還會進行田間勞動。
芒種節氣習俗


送花神
百花開始零落,此時舉行祭祀花神儀式,餞送花神歸位,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,盼望來年再次相會。
安苗
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,把面捏成五谷六畜、瓜果蔬菜等形狀,然後用蔬菜汁染上顔色,作為祭祀供品,祈求五谷豐登、村民平安。
煮梅
在南方梅子成熟,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,難以直接入口,需加工後方可食用,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。
挂艾草
把艾草從田裡割回來擺放在自家的門口,或者艾草曬幹點燃,用于驅除蚊蟲。
打泥巴仗
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,每年芒種前後,新婚夫婦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,集體插秧,邊插秧邊打鬧,互扔泥巴。
芒種節氣講究

1、起居方面
這一時期宜晚睡早起,适當的接受太陽光的照射,以此來順應陽氣的充盛,有利于氣血的運行,振奮精神。但是要注意避開太陽直射,否則會容易中暑。芒種過後,午時天熱,人易汗出,衣衫要勤洗勤換。為避免中暑,芒種後要常洗澡,這樣可使皮膚疏松,“陽熱”易于發洩。但須注意的一點,在出汗時不要立即洗澡,中國有句老話,“汗出不見濕”,若“汗出見濕,乃生痤瘡”。
2、飲食方面
曆代養生家都認為夏三月的飲食宜清補。《呂氏春秋·盡數篇》指出:“凡食無強厚味,無以烈味重酒。”唐朝的孫思邈提倡人們“常宜輕清甜淡之物,大小麥曲,粳米為佳”。元代醫家朱丹溪的《茹談論》曰:“少食肉食,多食谷菽菜果,自然沖和之味”。從營養學角度看,飲食清淡在養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另外,我們在強調飲食清補的同時,告誡人們食勿過鹹、過甜。飲食過鹹,體内鈉離子過剩,會使血壓升高,甚者可造成腦血管功能障礙。吃甜食過多,宜引起中間産物如蔗糖的積累,而蔗糖可導緻高脂血症和高膽固醇症,嚴重者還可誘發糖尿病。
3、多發病預防
夏天易患感冒,中醫稱為“熱傷風”。其常見症狀為流涕、鼻塞、打噴嚏,有時還出現發熱、頭痛等,有的患者還會出現嘔吐、腹瀉症狀。在飲食上可飲綠豆湯、金銀花露、菊花茶、蘆根花以清熱解暑。同時忌食油膩、黏滞、酸腥、麻辣的食品,如糯米飯、油炸食品、海魚、甜食。慎用補品,發熱時不要吃人參及冬蟲夏草、紫河車、鹿茸等溫性補品,也不要吃羊肉、狗肉。
芒種節氣文化
《時雨》
【宋】陸遊
時雨及芒種,四野皆插秧。
家家麥飯美,處處菱歌長。
老我成惰農,永日付竹床。
衰發短不栉,愛此一雨涼。
庭木集奇聲,架藤發幽香。
莺衣濕不去,勸我持一觞。
即今幸無事,際海皆農桑;
野老固不窮,擊壤歌虞唐。
《梅雨五絕》
【宋】範成大
梅雨暫收斜照明,去年無此一日晴。
忽思城東黃篾舫,卧聽打鼓踏車聲。
《伊犁記事詩》
【清】洪亮吉
芒種才過雪不霁,伊犁河外草初肥。
生駒步步行難穩,恐有蛇從鼻觀飛。
(一審:劉爍 二審:蘇鴻鵬 三審:徐媛)